期货农业给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带来启示
我国各地实践的期货农业模式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和促进农民增收上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给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带来启示。
(一)期货农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式。传统农业中,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等生产主体之间,缺少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独立分散,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市场风险防范和主导能力较差。
期货农业则通过订单将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户联结,通过期货将企业和期货市场联结,形成了农业生产“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链条,通过建立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经营决策更注重整体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中农民处于竞争劣势的状况。
(二)期货农业是整个农业产业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订单农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但订单农业的弊端是:将市场风险固定在了企业和农民之间,订单价格高于收获时的市场价格,企业承担了价格风险,反之农民承担价格风险。期货农业不但通过高于市场价格的订单价格,帮助农民锁定收益,而且通过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操作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风险转嫁给期货市场,可实现收购公司、农户和期货公司的“多赢”。
期货农业的套期保值功能,还可以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规避价格大幅波动中的经营风险,利用期货信息和期货工具优化经营。如农产品期货价格呈下跌趋势时,企业可以适当减少原料库存,加快产品销售;呈上涨趋势时,加大原料采购力度,控制产品销售节奏。
(三)期货农业是促进整个农业产业快速升级的有效方法。期货市场对于交割实物有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在国标或期货交易所规定标准的引导下,能够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提高质量标准化意识,促进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等加大水利、科技、机械、良种培育方面的投入,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四)期货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和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农民面临的最大风险不再是自然风险,而是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常常依据现货市场价格选择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年价格高则种植量大,导致在收获时农产品供大于求或供应紧张。
而期货农业则可以利用期货价格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准确判断现货供求趋势和未来价格变动趋势,根据判断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民最大收益。另外,农民在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下从事标准化生产,不但可以增产,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锁定未来收益,改变以往先种后卖的被动局面,实现增收。